做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 ——访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文标
时间:2018-12-06 浏览量:
2015年初,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臣环保”)以1000余万元回购了7年前同济创业基金扶持的15万元创业基金,创下了70多倍的投资回报率,成为高校基金投资的经典案例。
这家致力于用创新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企业,从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污水污泥处理的细分领域,一门深入研发,不断做大做强,加深产品产业化,已经跻身具有行业绝对优势和份额的龙头地位,彰显着“同家军”在环保领域的创新优势。
创业蜀道难
2008年,张文标研究生毕业,是选择找一家理想的单位上班,还是创立自己的企业,张文标面临着他内心的抉择。“毕业时我拿到了几家大公司的offer,但我知道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安稳的人,于是我选择了创业。”
就这样,张文标鼓动了研究生阶段的几名好友,迅速组建了一支创业团队。同事,他们也成功地在同济创业基金申请到了15万元的创业基金,最终顺利创办了同臣环保。
在公司创立之初,张文标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构建环保技术网络平台交易,希望通过网站来实现服务的提供,但真正运作以后,他们发现网站的周期很长,需要很大的前期投入,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压力非常大。于是,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在同济科技园孵化器创业导师的建议下,张文标选择进入与自己学习研究方向契合的污泥处理领域,自主研发了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该设备以效率高、能耗低、噪音小的突出特点,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得到了专业客户的认可,进一步坚定了张文标和同臣环保至今的创业方向。
这份初创时期的经历,也让刚走出校园的张文标体验到创业的九死一生,而随后的挑战依然一波接一波。张文标称:“创业开始后,一波一波的问题接连不断地袭来,宣传怎么搞,厂房怎么建,客户怎么访,合同怎么签,员工怎么招……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
创业最艰难的时刻,由于资金困难,厂房只能建在郊区,工人也雇不起,只能自己动手。张文标白天穿上体面的西服拜访客户,晚上又灰头土脸地钻进厂房里装配产品,抽空还得去市场采购材料,一个人又当老板又当工人。
天道酬勤,张文标的努力并未白费,始终坚持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客户对同臣环保的产品满意度逐步提高,订单也随之而来,公司的销售额也越来越高。
同济创业情
在环同济,环保行业近年来是一个创业风口,每年都会涌现这类创业企业。同臣环保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初创团队发展成为今日的明星企业。回顾过往的创业岁月,张文标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以工程业务为主的环保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面临瓶颈,分家的情况非常常见。这对于创业企业来说杀伤力非常大,而且在环同济企业中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同臣环保选择了一条差异化道路——做标准化的环保设备,这样一方面可以快速复制和扩张,通过核心团队的能力互补,共同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避开了同济周边企业激烈的竞争。环同济很多工程类环保企业都在购买同臣环保的设备,这样就将竞争关系变成了合作伙伴,同臣环保也因此成为整个环境工程产业链中最稳定的一环。
同臣环保扎根同济产业集群,这里集聚了创新创业所需的人才、市场、技术、渠道,是产生大企业的沃土。依托同济科技园孵化器平台,充分利用同济周边的优势资源,分析社会需求在哪里,自身问题在哪里,最终将产学研真正打通。与此同时,同臣环保积极对接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实现合作,保持同臣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十年前的张文标也是受到国家鼓励而出来创业。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响彻全国,政府对于创业的鼓励也越来越多。作为“过来人”,张文标觉得,引导和鼓励创业是很好的事情。但对于一些不适合大学生创业的行业也要能够泼冷水。例如一些传统行业,没有经验以及财力物力是很难办成的。创业积极的一面要展示给大家,消极的一面也要让大家知道,这样才更为真实,能让创业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这不是件坏事。
,-233,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