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企业开展 “走进高校”系列活动之“走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产学研对接活动的通知
时间:2018-10-22 浏览量:
各相关企业:
为推进杨浦区“三区一基地”建设,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拓宽创新创业新渠道,搭建校企交流合作平台,推进杨浦区产学研合作,提升杨浦区区域创新能力,杨浦区科委联合上海高校技术市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单位计划举办“走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产学研对接活动。
届时将组织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深入走进并参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智能制造工厂”实验室(介绍详见附件一),并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专家老师就当前开展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进行对接,促进企业与高校共享创新资源、共谋发展之路。本次产学研对接活动中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重点推荐了三个项目(项目介绍详见附件二)。
热忱欢迎相关人员积极报名参加。请报名参加本次活动的企业将参加人员信息发送回执至邮箱ypkwzhk@163.com,以便会务组做后续安排。
现将有关活动事宜通知如下:
活动时间:2018年10月24日(周三) 13:30~16:00
活动地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室(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活动流程:
1、参观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智能制造工厂”实验室;
2、举行成果对接会,实验室负责人介绍相关实验室情况及其科技成果,与会企业和服务机构与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出行方式:请报名参会者于2018年10月24日12:50前准时到杨浦区隆昌路690号科委大院集合,统一乘车前往。 如自行前往,请于13:30前到达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室(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报名回执(请于10月23日17:00前反馈):
单位名称
|
姓名
|
职务
|
手机
|
电子信箱
|
是否统一前往
|
|
|
|
|
|
|
|
|
|
|
|
|
联系人:刘国栋 联系邮箱:ypkwzhk@163.com
联系电话:021-65803219
,18916150080
联系地址:杨浦区科委综合科(杨浦区隆昌路690号324室)
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10月17日
附件一:
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承建的上海市2011协同创新平台,致力于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构建、资源化技术、环保设备、污染防治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的研发和咨询,对接国家及地方再生资源行业、电子废物回收处理产业和静脉产业等。
“中心”现有20余位专职研发人员,协同国内外专职和兼职知名专家30余位;拥有4000余万元的专业仪器设备;与国内外核心企业合作共建联合研发基地12个。“中心”建有“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发起组建了“电子废物回收处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联合创新平台”等2个行业创新平台;拥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分中心”和“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培训基地”等2个国家级基地。此外,“中心”已加入联合国大学StEP(Sovling the E-waste Problem)机构。
“智能制造工厂”实验室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实验室项目。实验室是以自行车产品的装配制造过程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有效载体,通过跨专业、多学科的融合,提供一个基于智能制造技术和贯彻“中国制造2025”理念的工程实践教学和科研技术开发的综合型平台。通过以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来驱动和演绎工程(产品)项目的智能化设计、制造及其运维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从而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实验室以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服务对象,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装备技术、物联网技术、软件与通讯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客户个性化订单等问题,融合教学与科研为一体、机制创新、开放共享、特色鲜明,目标建成学生进行智能制造技术工程实训,教师能从事智能制造科学研究的综合实践基地。
实验室包括上料、前叉装配、传动轴及后轮装配、前轮自动装配、车龙头自动装配等10道手动和自动工序,由10台AGV小车组成生产流水线。
附件二:
项目1:电子废弃物资源无害化综合处置工艺与装备
简介:该项目主要针对电子废弃物及关键产物(废家电、线路板、CRT显示屏、含汞灯管、硒鼓)的拆解、物理分选、资源化回收和无害化综合处置等工艺设计与建设;对二次金属与非金属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方案设计;对办公设备与耗材再制造、末端处置等进行工艺方案和成套设备设计。目前已在废家电、线路板、CRT显示屏、含汞灯管、硒鼓等形成数条流水线。
知识产权:该项目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授权专利5项。
技术成熟度:已有5条流水线应用在相关企业,成套设备运行稳定,符合环保要求和企业产能需求。
对接的产业领域及地方区域:该技术成果适用于报废家电、二手设备、办公设备及耗材等资源化循环回收,以及对所含危险物质的环保无害化处置。可应用于电子废弃物拆解处理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事业单位等。
项目2:微生物技术在线路板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简介:该项目提出了微生物浸出法资源化处理废弃电路板的新工艺,建立废弃线路板“微生物浸出—浸出液金属提取—溶剂法回收非金属”的一体化集成产业化清洁技术与装备。微生物法利用天然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对电子废弃物进行氧化、还原等作用,将其中的有价元素浸出;再经萃取-电解法金属回收技术全面实现废弃电路板中的金属资源(工艺流程图见下图)。该技术成果可实现废线路板中铜等金属浸出率大于95%,提取铜等金属纯度大于99%。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线路板将会解决传统机械物理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粉碎工艺能耗过高、过粉碎、粉尘污染以及金属回收率低等难题。相对于传统的冶金工艺,该技术具有成本低、能耗低、工艺流程简单、资源回收率稿、污染小等优点。
知识产权:该项目成果申请发明专利11项,已授权7项
技术成熟度:该技术已在广东惠州市建立产业化示范基地,建有规模为100kg/天的废线路板及含重金属污泥(渣)微生物法金属回收中试生产线各1条,生产过程中无废气排放,生产用水全部闭路循环。项目成果已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鉴定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委员会的技术评审,鉴定结果为国内领先。
对接的产业领域及地方区域:该技术成果适用于各类废弃线路板、线路板尾料的金属回收,适合Cu、Zn、Ni等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工厂化修复、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和电镀等产业聚集区域和废线路板处置企事业单位。
项目3:废弃LCD显示器全自动拆解技术与装备
简介:本项目是一种针对LCD平板显示类电子废弃物的自动拆解工艺装备,提供一种无需人工拆解,拆解效率高、工作环境安全的自动化拆解技术和装备。该系统采用多工位流水协同工作,包括依次如下的工位:上料工位、切割工位、开孔工位、激光工位、分离工位和回收工位;上述各工位之间采用传送带连接,实现流水线工作。
该成果融合了多轴运动控制、激光切割、机器视觉、传感器检测、气动控制、机器人应用、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多工位的协同控制,实现LCD显示器废弃物的自动化拆解和分类。最终回收液晶显示屏塑料后盖与边框、屏蔽罩、电路板和液晶屏等二次资源。本项目综合考虑防尘、控噪、安全防护等要求, 只需1位操作工,生产节拍为2台/分钟。
技术创新点:
(1)替代传统人工拆解,拆解效率提高90%以上。
(2)兼容性强,具备多个型号LCD显示器的拆解能力。
(3)环境安全,无粉尘及有害物质的伤害。
知识产权:该项目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
技术成熟度:该技术已完成研究方案制定,流水线装备的组装和调试,并完成系统工艺参数优化。项目成果经科技查新鉴定为国内外首创。
对接的产业领域及地方区域:该项目成果可对接具有电子废弃物处理资质企业。该技术可应用于废弃LCD显示器全自动拆解,也适用于各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拆解处理与材料回收工程示范或产业化应用。
,-226,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