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科技园孵化器企业法律服务专刊(9月刊)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该怎样加强保护知识产权?
时间:2018-09-13 浏览量: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拟定各种政策措施,以满足国内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国内国外利益的最大化,有一些企业甚至将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谈判相捆绑。那么,在此环境下,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企业的知识产权主要有哪些?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主要包含有商标权、著作权(即版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反不正当竞争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商业方法及其他智力创造的可运用于企业经营的智力财富等。
二、常见的几种知识产权的保护方法
1、商标保护
A.商标设计
建议企业选择设计有创意又富有文化内涵的商标,尽量不选常用词作为商标。除此外,商标应构思深刻、构图简洁,彰显企业文化,要与企业紧密联系。 商标显著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相关受众对该商标印象的深浅。
B. 商标著作权约定
一般企业的商标往往由企业的员工设计或者委托专业的设计单位或个人设计,原始权利人可能不是企业自己。企业应以书面协议的方式取得商标的所有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对商标载体的所有权、独占的使用权、著作权(著作权中的署名权除外)等所有相关权益,以避免未来纠纷。
C. 注册商标
产品未到,注册商标先行,这是企业商业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律师提醒企业应该及时将精心设计的商标注册登记,商标经注册核准后才能收到《商标法》保护。
我国 《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登记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先申请原则,即谁先申请就授予谁,先使用并没有优先权。注册商标时,应注意对于产品类别或企业经营范围相近似的类别,都尽量予以注册,以防止被其他人注册。注册商标的保护期限为十年,并非一次注册永久保护,期限届满前应及时申请续。同时,商标保护具有地域性,即在中国注册,只能或则中国法律保护,在外国并不受保护。要想获得国外保护,必须提早注册。
D.商标维权
申请商标注册的目的就是利用法律途径保护企业的商标专用权。保护商标专用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是商标监控及处理:
建议企业定期进行商标查询和检索,以便及时发现他人注册相同或者相近似商标的行为,防止他人注册同样或者相近似的商标。如果发现他人在同类或者近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注册了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商标,要依法及时向商标局提出异议,阻止他人获得注册争议商标。
另一方面是打击商标侵权:
发现他人擅自使用企业的注册商标时,企业应该向发现侵权行为的当地工商部门申请查处,促使工商部门采取措施,禁止该侵权产品继续销售,并对侵权人处以罚款。对于商标侵权行为,可以聘请律师代企业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2、专利保护
专利具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任何技术创新必须通过申请专利取得专利保护。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确立专利保护框架:
A.对专利技术现状检索
通过对现有技术检索(主要是专利检索、技术文献检索)可以准确的了解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现状,避免重复创造。技术现状检索是了解竞争对手的最有效的手段。凡是有专利战略意识的企业,都会将自己的技术创新及时申请专利,以获得专利保护,故专利检索可以直接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现状、专利布局。技术检索是改进生产工艺,生产新产品的有效方式。专利检索可以有效的避免专利侵权的发生。在专利检索过程中将企业所实施的技术与专利技术对比,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所实施的技术是否涉嫌专利侵权,一旦发现应尽早采取措施,避免陷于专利侵权纠纷中。
B. 制定技术创新和研发计划
建议企业先从生产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入手,制定短期和中长期技术研发计划并有效执行。企业除制定短期研发计划外还应充分重视行业发展方向,制定中长期研发计划,以保证或提升在行业内的优势。
C. 挖掘潜在可申请专利的技术创新
每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技术创新,但并非所有的技术创新都可以申报专利,故必须对技术创新进行筛选、挖掘,才能提炼出专利技术进而申报专利。企业应对技术人员进行专利知识培训,加深他们对专利的认识,促使他们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重视对专利的发掘、挖掘,或者设立专人挖掘技术研发成果中的可申报专利技术,避免技术成果成为公共领域的技术。
D.确立技术创新的保护方案
技术创新后,企业应及时确定保护的方案。技术方案的保护无外乎专利保护还是商业秘密保护,其唯一的标准在于技术方案是否容易被他人反攻。企业应认真审核技术方案适合哪一种保护方案。如果可以通过产品的特征推导出实施的技术方案,无论该技术创新度如何高,只能采取专利保护;如果同领域技术人员无法通过产品推导出对应的技术方案,则可以考虑采取商业秘密保护。
E.制定专利申报、专利维护、专利转让管理制度
确定专利保护后,应当及时的申请专利保护。根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我国专利申请是先申请原则,即统一技术方案被两个以上的人申请专利保护的,只授予最先申请的人专利权。故技术成果应及时申报专利,以避免被他人先申请或公开。企业应委托专业的专利代理机构申报专利。专利申请涉及多个流程,只要一个流程出现问题(如,未按期缴纳申请费、实审费,未及时要求恢复权利),就可能导致专利申请不能被授权。专利申请被授权后,每年还应缴纳年费,逾期交纳年费,专利权自动终止,这系列的技术问题、法律问题以及繁杂的法律流程,必须由专业的人细心的处理。企业在确定技术创新采取专利保护后,最好是委托专业的代理机构代为申请。同时,企业应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建立整套的专利维护和专利转让制度。
F. 确立专利侵权处理方案
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应及时启动专利侵权诉讼、积极应对专利侵权诉讼。专利侵权并不像合同违约纠纷那么清晰,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故启动专利侵权诉讼应谨慎考虑。权利人在启动诉讼前,有必要对侵权的证据是否能够证明被告侵权做一个风险评估。企业应尽量避开在源头侵权人住所地诉讼,并在启动专利诉讼时进行财产保全。如涉及企业对他人侵权,企业收到侵权警告书后应当立即进行分析是否构成侵权。如果构成侵权,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停止侵权,或与权利人协商获得专利许可,降低或避免法院确认专利侵权的发生。收到专利侵权的诉状后,应委托专业人员参与诉讼,充分利用禁止反悔原则、现有技术抗辩原则对抗侵权。
3、著作权保护
A.著作权作品
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文字作品;
口述作品;
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美术、建筑作品;
摄影作品;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计算机软件;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B.作品著作权登记
企业可以依法就文字作品、美术摄影作品、工程和产品设计图纸及说明等作品,向各地版权局申请登记,取得版权局颁发的登记证书,作为享有著作权的有效凭证。能帮助著作权人确定和明确权利归属,也能保护权利人的相关经济利益。
C.著作权维权
1.非诉手段
发现有人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应当第一时间进行证据保全,调查侵权方的主体信息(公司工商登记信息、自然人身份信息等),必要时可采取公证的方式;然后发函给侵权方,告知侵权事实,要求其删除涉案作品,赔偿经济损失。双方可协商和解。
2.诉讼手段
如果非诉手段无法达到维权效果,可运用诉讼手段,可以聘请律师向有管辖权的知识产权法院或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著作权侵权民事诉讼。
3、商业秘密保护
A.制定商业保密工作制度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为了防止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商业秘密被别人挖走,企业应设计一套完备的保密方案,指导企业制定明确的保密规章制度,对技术信息载体加强管理,明确哪些文件或资料适用该制度,哪些人具有保密义务,在全体职工大会上或有关技术人员会议上针对具体的技术秘密提出保密要求,并形成书面文件,由参会人员签字。企业应对涉及技术秘密的场所和人员制定严格的技术秘密借阅制度,与可接触技术秘密的人员签订保密协议,明确相关权利与义务。
B.商业秘密侵权处理方案
商业秘密侵权指的是未经权利人允许,擅自使用、转让、公开权利人所持有的技术秘密,损害权利人利益的行为。如果企业的技术秘密被侵犯,应迅速查清事实,建议企业对当事人严格控制,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视情况不同建议企业采取不同措施。如果此前企业与侵权人之间签订了合同,并且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向双方仲裁协议中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若企业员工擅自跳槽,带走企业技术秘密、侵犯企业利益的,企业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犯人的不正当行为侵犯,可以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并提供商业秘密及侵权行为的有关证据。由于技术秘密的侵权性往往比较隐蔽,证据容易转移或灭失,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可以迅速及时取证。此外,企业的技术秘密被侵犯,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严重的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可以比照刑事案件的处理办法,请公安部门立案,及时调查取证。
三、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加强保护知识产权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第一,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宣传并扩大企业影响。
从法律层面而言,这是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一种宣示,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第二,利用互联网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
扩大影响增进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行业的交流与沟通,让企业自身使用和授权他人使用而带来经济利益。这也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更为公开透明的保护。在互联网交流沟通中的一切信息的痕迹,均可成为法律层面的证据。
第三,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维权。
互联网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经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企业不仅要在这里宣传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对于那些诋毁性发布对自己知识产权社会评价降低的言辞予以反驳和端正视听,对于侵害行为予以曝光,甚至在线下的一些活动,也可以放到线上,公之于众。线上线下互动,立体、全方位的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2、防止知识产权侵害
第一,监控。
定时在互联网上搜索和监控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要有敏感的视觉听觉发现问题,对网上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取证(有时对证据要进行公证)。
第二,揭露。
对已经或正在对自己知识产权侵权的行为在互联网上予以揭露,揭露其实质,将侵权行为大白于天下,让其无处藏身。
第三,打假。
开展打击仿冒、假冒的侵权行为。也可以就自己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司法程序的维权。在网上披露,既扩大了自己知识产权的影响,也形成了追究不法侵害行为舆论氛围。
-------------------------------------------------------------------------------
以上资料来源:园区合作律师事务所 上海博象律师事务所
如有法律服务需求请联系:
园区企业发展部 金老师 65980270-243
,-226,1572,